【老了無得醫?】
口述:郭志銳醫生
文:陳曉蕾
有一次去一間院舍,護士用輪椅把一位八十多歲婆婆推進來,婆婆的腳部扭曲不能動。
「為什麼你不能走路?」我問婆婆。婆婆說不知道,護士答:「已經兩年了。」原來這兩年都沒有人問過為什麼婆婆不能走路,似乎都接受老了就會不能走,可是進院舍時「行得走得」,沒有任何原因,怎會突然不能走?我想起這間院舍是吃素的,長期吃素很容易缺乏維他命B12,正正會令雙腿扭曲變硬。我抽血,化驗結果真是嚴重缺乏維他命B12。
婆婆打針補充維他命B12後,可以重新走路,簡直奇蹟一樣。我便要求這院舍所有院友,都要注射維他命B12 ,每三個月一次。
過了幾年,我又有機會去這間老人院,見到婆婆走路「拐吓拐吓」,我再問護士,原來這一兩年都沒有打過維他命B12針。醫生「忘記了」開這維他命。再替婆婆打針,又能好好走路。婆婆自己沒能力理解為什麼一時能走,一時不行,更不懂得提出要求,就靠身邊人照顧。
我覺得最大問題是偏見:「老人家就是這樣的了。」為什麼院舍對長者沒法走路,不覺得是問題?其他醫生覆診時,為什麼會接受她不能走路呢?
老弱病人往往是弱勢的社群,處境越差,越多病痛,老人院裡的院友、窮人、傷殘人士等,全部都有相對較高的健康風險。就算今時今日,年老的病人依然會被忽略,連一些醫生亦會以為人老了,就會跌倒、失禁……種種退化,都是「無藥可醫」的。
坦白說,同樣兩位病人,同樣的疾病,其中一位年紀較大,醫生會更關注年青的病人,所以年紀大的病人更加需要有專人照顧,不然很容易被忽略。
。
報導源起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…/a.29111169435…/1788407647959863/…